三伏天,一年中最需要“热养生”的40天![]() 2021年7月11日起,为期40天的加长三伏天开始了,各地即将进入“桑拿模式”和“蒸烤模式”。俗话说,“三伏养一夏”,中医专家认为,三伏天应顺着季节规律,用“热养法”,以热制热,健康消暑。 一、多喝热茶 冷饮只能使口腔感到凉爽,由于血管受冷收缩,反而降低了身体散热的速度。而喝热茶或热水能促进汗腺分泌,更能解暑。 二、吃点热食 俗话说,“冬吃萝卜夏吃姜,不用医生开处方”。生姜有助于温中散寒,此外,肉桂、茴香等温性调味料,夏季可稍微多放一点。 羊肉、牛肉等热性的肉类,也可以温阳散寒,尤其适合夏季手脚冰凉、气血不足的人食用。有牙痛、上火、发烧等症状,或者体质偏热的人应忌食。 三、热水泡脚 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,热水泡脚能够使气血运行通畅,增加足部的血液流速和流量,增强新陈代谢。泡脚时适宜水温为42℃~ 45℃,以温暖舒适为宜。 富硒青钱柳足浴包 睡前泡一泡,解乏又助眠 四、洗热水澡 热水洗澡会使身体的毛细血管扩张,有利于排热。水温一般控制在30℃左右为宜,也可以用热毛巾擦脸擦身,帮助身体排汗降温,使皮肤透气。 五、适当出汗 夏天要“以汗制汗”,而运动就是重要的排汗方式。运动还可以加强热适应,提高人体调节体温的功能,防止中暑。 可以选择慢跑、太极、健走、游泳等不太剧烈的运动方式。建议早上或傍晚运动,避免大汗淋漓伤气血。 |